(资料图)
燃油、新能源有新 " 出路 "
" 汽扯扒谈 " 跟不少车企人员交流时,都表示国内的竞争太过残酷、甚至有些残忍。不仅燃油车退出市场的速度明显加快,而且车型技术迭代、产品定价以及营销策略等方面都非常激进,如此快节奏让业内人士 " 心惊胆战 "。
而与之相比,国外大部分市场则 " 温和 " 的多,在国内消费者看不上的过时设计 " 老车型 "、和已经跟不上时代的 " 老技术 ",在国外市场销量和口碑都不错,利润相比国内也更高。另外对于车企出口而言,也并不只限于发展迅速的新能源车,燃油车在俄罗斯、东南亚和拉美市场依然很有潜力。在 2007 年,日本汽车出口超过 600 万辆,中国汽车出口仅 61 万辆,日本遥遥领先。到 2022 年,日本出口汽车 350 万辆,中国汽车出口 311 万辆超过德国跃居第二,仅次于日本。出口量大幅提升背后,不仅仅是中国车企抓住新能源转型机遇,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实现厚积薄发的实力飞跃。随着中国出口总量不断提升,中国制造逐步获得海外消费者认可,只要产品品质过硬,再加上比较靠谱的海外渠道,出口海外市场显然有更多机会。
今年总体汽车出口延续去年年末强势增长特征。4 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 9.1 万辆,同比增长 1028.5%,环比增长 29.4%,占乘用车出口 31%;其中纯电动占新能源出口的 92.8%,A0+A00 级纯电动出口占新能源的 48%。可见目前国内市场萎缩的 A0、A00 等市场,在国外依然有很大市场空间。自主、合资一致 " 对外 "
4 月,在整车出口的前十位企业中,上汽出口量达 8.2 万辆,同比增长 1.6 倍,占总出口量的 21.7%。与上年同期相比,比亚迪出口增速最为显著,出口达 1.5 万辆,同比增长 15.5 倍。
1-4 月,整车出口前十企业中,从增速上来看,比亚迪出口 5.8 万辆,同比增长 13.4 倍;奇瑞出口 24.4 万辆,同比增长 1.9 倍;长城出口 7.4 万辆,同比增长 99.1%。可见上汽等自主品牌在欧洲表现较强,比亚迪在东南亚崛起。除了传统出口车企的靓丽表现,近期新势力出口也逐步启动,海外市场也有数据开始显现。目前来看,除了特斯拉之外,中国自主品牌是出口的绝对主力。4 月自主品牌出口达到 24.3 万辆,同比增长 203%,环比下降 5%;而合资与豪华品牌出口 5.7 万辆,同比增 500%。而相比于自主品牌,销量普遍下滑的合资品牌,显然更需要借助国际车企海外销售渠道,将国内过剩的产能更多的利用上。
但是对于国际车企而言,加大国内合资企业生产的车型海外出口量,不仅仅是利用产能问题,而是更多形成优势互补。相比于国际车企其他工厂,中国国内产业链更完善,从而车辆制造成本更低,运送到海外市场在性价比方面更有竞争力。因此我们看到福特、起亚、现代、大众、通用等车企,已经或者筹划增加中国生产车型的出口比例,将合资企业双赢的效果,从国内市场延伸到国际!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北极安防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浙ICP备2022016517号-19 联系邮箱:514 676 113@qq.com